事情是這樣的,我們同事前幾天參加了某款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型的上市發布會,按照平常我們的工作流程都是參加發布會的同事負責寫稿,我最后進行審核,某些平臺我會習慣在最后加入一句互動,方便和網友們交流,而問題就出現在了這個互動上,我把這臺新上市的插混車型說成了油混。
雖然插混和油混都屬于新能源形式,但有本質區別,我事后總結了一下發生問題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一個月前我剛剛試駕過這個品牌另一款采用同名動力總成的SUV。而且根據當時的試駕感受,這套油混系統給我留下的印象就兩個字“完美”,我實測的城市百公里油耗不超過5L,身邊有朋友開出過1400多公里的續航,官方0-100km/h加速8秒內。于是在這次寫稿時我“理所當然”認為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該品牌都會采用這款油混系統搭載到其他車型上,但,我忽略了現在新能源行業的發展速度,短短一個月,HEV已經進化成了PHEV。
眾所周知,新能源浪潮來臨之后,中國品牌都找到了發展方向,既然發動機拼不過外國品牌,那我們就拼電池,拼充電速度,拼電機和發動機的匹配。目前新能源車形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5種:
1.EV,純電動汽車,沒有發動機,用電池作為驅動來源。優點是沒有換擋過程,動力直接;缺點是充電慢,續航里程會被環境因素影響。
2.HEV,混合動力汽車,我們常說的油混,發動機與電機并存,無法通過外接電源充電,電能、汽油都可以作為驅動來源。優點是比純燃油車行駛品質好,油耗低,缺點是純電續航里程極短,享受不到任何新能源政策待遇。
3.PHEV,插電混動汽車,可以通過外接電源為電池充電,純電續航里程可以支撐日常短途通勤。優點是可以上新能源綠牌,享受國家政策優待,缺點是沒有固定充電樁會讓充電變成負擔。
4.REEV,增程式電動汽車,具備電機和發動機,但只有電機可以驅動車輪,發動機負責為電機充電。優點是沒電的情況下可以像燃油車一樣通過加油轉化為電能,缺點是發動機單純作為“充電器”過于累贅。(目前已經有了發動機可以參與驅動的增程式車型,以后可能會有新的分類)
5.MHEV,輕微混動汽車,一般搭載48V等小型電機,為車輛起步、怠速等情況下提供少量輔助。優點是可以給車內電子配置提供穩定電力供應,缺點是對行駛質感幫助不大。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款之外,其實還有BEV、FCEV等形式,由于比較少見就不一一列舉了。不過也足夠證明目前新能源品類有多么豐富。而且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不管是新一代中國品牌還是傳統中國車企,它們推出的車型已經涵蓋了常見的混動形式,把新能源作為未來主要發展方向,甚至有的品牌放棄生產燃油車。
仔細一想,這個足夠完美的HEV變成PHEV,是為了滿足更多家庭使用場景,畢竟擁有了足夠長的純電續航里程之后,不僅在大部分城市都可以享受到綠牌待遇,還可以讓那些具備充電條件的消費者降低日常用車成本。在我看來,插電混動是目前最符合我們用車需求的,有條件充電,平常開的距離短,這就是一臺電車。偶爾跑長途,還可以加油用燃油發動機驅動,損失的只是微小的行駛質感。
通過這次錯誤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新能源的進步速度,同時還給我們提了個醒,作為汽車行業工作者,我們每天和汽車打交道還偶爾會把動力形式搞混,那對于沒有時刻關注汽車動向的消費者來說,是不是理解起來會更難?而且許多汽車廠家現在為了凸顯自己的技術多先進,不會明確說明具體動力形式,而是用一些看似高大上的英文縮寫作為宣傳點,這些品牌之間不統一的名稱加大了理解難度。之后我們也會在寫稿時更加仔細負責,盡量刨去那些自娛自樂的宣傳詞,用白話的方式將一臺車的重點傳遞給大家,讓我們一起進步,一起迎接汽車行業的變革。